陆哥语文港澳台侨联考最专业的资源平台

首页 > 陆哥教参 > 运筹两校
2012年两校联考语文真题含答案
2020-06-19 | 人阅读

2012年暨南大学、华侨大学招收港、澳、台、华侨、华人

及其他外籍学生入学考试题目

语文

一、基础知识

(本题分选择题、非选择题两大部分。选择题的答案请填涂在答题卡上“选择题区”与题号、答案相对应的方框中;非选择题的答案则请填写在答题卡“非选择题答题区”中与题号相对应的位置上。共30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哪一组?                                               

A.具备      万事具备      缘故      无缘无故

B.擅长      英勇擅战      变换      变幻莫测

C.世故      人情事故      振动      震动全国

D.直接      直截了当      原型      原形毕露

 

2.下列各句中加方框的成语,哪一个使用得最为恰当?                                         

A.目前,中学生作文中错别字俯拾皆是,改变这种现状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B.他本想以次充好降低成本,没想到工程不合格,依据合同要支付巨额赔偿,真是功亏一篑

C.自负的他怎么也没想到,高考之后,期期艾艾盼来的竟然是专科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这对他的打击实在太大了。

D.仅仅因为战胜了韩国队,我们就妄自菲薄地说中国足球水准已经亚洲一流了,那就太自以为是了。

 

3.下列句子中,哪一句的表达完全正确?                                                     

A.临床试验证明,采用草药防治多种疾病的效果良好,这使那些怀疑用草药防治疾病是否有效的人,改变了原来的看法。

B.记住自己做过的错事是避免吃一堑、长一智,重蹈覆辙的前提,一个人要想少犯错误,必须做到这一点。

C.求同和封闭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对我们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语文阅读教学还大致是注经解经式的教学。

D.他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关于社会有了较多的了解,关于人生也有一个清澈的关照。

 

4下列各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是哪一句                                                                                     

A.王海起草了一份寻物启事:“昨天本人在图书馆丢失了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如有拾获,请速速归还本人。”

B.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C.小明看到邻居李大爷家失火了,就急忙跑来告诉母亲:“火!疯狂的大火!它吞噬了大地!它遮住了太阳!”

D.老王生性耿直,爱打抱不平,凡是看不惯的人和事,他都会鸡蛋里挑骨头,从不客气,深受大家的尊重。

 

5在下面句子的画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是哪一组?                                                      

①睡前适量的运动可以分散注意力,使紧张的精神_______下来,有利于睡眠。

②翻开手稿一看,_______所有的地方都用红笔改过,只有几处没有改动。

③由于摆脱了功利之争,田园山水诗人便有了一种恬静_______的心境。

④这是一条公理:财富只能毁灭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倘若它只_______在个人的利益上面。

A.松弛    几乎    淡泊    消耗                B.松懈    似乎    淡薄    消耗

C.松懈    几乎    淡泊    消费                D.松弛    似乎    淡薄    消费

 

6在下面语段中的空白处填入句子,其中与上下文衔接最好的是哪一项?                                    

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_______,淡如烟,淡如

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

A.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

B.山上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下的灯把黑暗照淡了

C.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

D.山下的灯把黑暗照淡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亮了

 

7 “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所写的是哪位古代诗人?       

A.陶潜          B.李白            C.杜甫          D.陆游

 

8“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中的“君”是指下列哪一个人?                                 

A.李白          B.孟浩然          C.元九          D.董大

 

9.下面《归园田居》诗句中,哪一组具有比喻意义?                                        

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C.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10.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是哪一句?                                          

A.学校对面二、三十米处就是一个网吧,一些孩子考完试后来到这里“减压”,家长们颇为担忧。

B.他说过他的报酬是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为大家做了什么事?

C.联想和想象,是诗歌的艺术翅膀,借助它,诗人就能浮想联翩,“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创造出生动的形象和感人的意境。

D.金,原泛指一切金属,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现在专指黄金。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所表述的意思是否正确。如果正确,请在答题卡上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框选择填涂“T”;如果错误,则填涂“F”。每题1分,共5分)

11.杂剧剧本的体例十分严整,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少数作品也有一本分为五折或六折的,还有用两个楔子的。通常一本就是一部戏。                                                  

12.“敦造宁国府”中的“敕造”是皇帝赐与宁国府的封号。                                   

13.汉字在历史上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五种正式字体以及草书、行书等辅助字体。其中金文是指通行于西周的青铜器上的文字。                                              

14.明清时代,我国戏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著名的作品有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等。                                                                          

15.我国的旧体诗有古体近体的分别。古体诗亦称“古风”,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等,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饮酒》;近体诗亦称“今体诗”,有律诗和绝句,如王昌龄《出塞》、王维《山居秋暝》、李白《将进酒》、杜甫《登高》等。                                            

 

【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5分)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雍也》)

17.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18.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19.“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句中“沸反盈天”的

意思是                    

20.“小朱说,老赵您不是做生意了吗?什么时候您也请咱们上那儿嘬一顿,让咱们这帮刘姥姥也长回见识。”句中的“咱们这帮刘姥姥”用的修辞格是         

 

二、阅读理解

(本题分选择题、非选择题两大部分。选择题的答案请填涂在答题卡上“选择题区”与题号、答案相对应的方框中;非选择题的答案则请填写在答题卡“非选择题答题区”中与题号相对应的位置上。共50分)

(一)文言文阅读(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或诗词,然后依题目要求把答案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上。

阅读材料一: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击,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阅读材料二:

陆秀夫,字君实,楚州盐城人。生三岁,□父徙家镇江。稍长,从其乡人孟先生学,孟之徒恒百余,独指秀夫曰:“此非凡儿也。”景定元年,登进士第。李庭芝镇淮南,闻其名,辟置幕中。时天下称得士多者,以淮南为第一,号“小朝廷”。

秀夫才思清丽,一时文人少能及之。性沉静,不苟求人知,每僚吏至阁,宾主交欢,秀夫独敛焉无一语。或时宴集府中,坐尊俎间,矜庄终日,未尝少有希合。至察其事,皆治,庭芝益器之,虽改官不使去己,就幕三迁至主管机宜文字。咸淳十年,庭芝制置淮东,擢参议官。德佑元年,边事急,诸僚属多亡者,惟秀夫数人不去。庭芝上其名,除司农寺丞,累擢至宗正少卿兼权起居舍人。

二年正月,以礼部侍郎使军前请和,不就而反。二王走温州,秀夫与苏刘义追从之,使人召陈宜中、张世杰等皆至,遂相与立益王于福州。进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宜中以秀夫久在兵间,知军务,每事谘访始行,秀夫亦悉心赞之,无不自尽。旋与议宜中不合,宜中使言者劾罢之。张世杰让宜中曰:“此何如时,动以台谏论人?”宜中皇恐,亟召秀夫还。

时君臣播越海滨,庶事疏略,杨太妃垂帘,与群臣语犹自称奴。每时节朝会,秀夫俨然正笏立,如治朝,或时在行中,凄然泣下,□朝衣拭泪,衣尽浥,左右无不悲动者。属井澳风,王以惊疾殂,群臣皆欲散去。秀夫曰:“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兴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数万,天若未欲绝宋,此岂不可为国邪?”乃与众共立卫王。时陈宜中往占城,以与世杰不协,屡召不至。□以秀夫为左永相,与世杰共秉政。时世杰驻兵崖山,秀夫外筹军旅,内调工役,凡有所述作,又尽出其手。虽匆遽流离中,犹日书《大学章句》以劝讲。

至元十六年二月,崖山破,秀夫走卫王舟,□世杰、刘义各断维去,秀夫度不可脱,乃杖剑驱妻子入海,即负王赴海死,年四十四。(《宋史·忠义传六》)

 

阅读材料三:

子 夜 秋 歌

李  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选择题】

(本题皆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21.对材料一中下列句子里加方框词语的解释,哪一项是正确的?                              
A.今吾嗣为之十二年,死者数矣。            几:几次,屡次。

B.蒋氏大戚,汪然出曰:“……”             涕:鼻涕。

C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曩:从前,先前。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齿:牙齿。

 

22.材料一中的下列句子里,加方框的“若”字用作引人比较对象的介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比”或“比得上”的是哪一句?                                                                   A.言之,貌甚戚者。

B.余悲之,且曰:“毒之乎?”

C.未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D.其余则熙熙而乐,岂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23.材料一中的下列句子里,加方框的代词“之”字,哪一个用以指代捕蛇者?                  

A.今吾嗣为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B.余悲之,且曰:“若毒乎?”

C.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乎?”

D.视其击,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时而献焉。

 

24.对材料一中“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一句的翻译,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先前我不做这个差事,早已经困顿不堪了。

B.先前我不做这个差事,早已经病得很严重了。

C.我向来不做这个差事,所以早已经困顿不堪了。

D.我向来不做这个差事,所以早已经病得很严重了。

 

25.依次在材料二中的下列句子的方框处填人一个虚词,哪一项是正确的?                      

父徙家镇江。稍长,从其乡人孟先生学。

朝衣拭泪,衣尽浥,左右无不悲动者。

以秀夫为左丞相,与世杰共秉政。

世杰、刘义各断维去,秀夫度不可脱,乃杖剑驱妻子人海。

A.①乃  ②而  ③其  ④以                       B.①而  ②乃  ③其  ④以

C.①其  ②以  ③乃  ④而                       D.①其  ②乃  ③而  ④以

 

26.对材料二的下列句子中加方框的词语的解释,哪一项是错误的?                            

A.李庭芝镇淮南,闻其名,置幕中。                辟:授予(职务)。

B.庭芝上其名,司农寺丞。                        除:开除;除名。

C.张世杰宜中曰:“此何如时,动以台谏论人?”     让:责备,指责。

D.时君臣越海滨,庶事疏略。                      播:播迁;流亡。

 

27.对材料二中的“秀夫亦悉心赞之,无不自尽”一句的翻译,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陆秀夫也发自内心地赞美他,没有人不想为他而献出自己的生命。

B.陆秀夫也全心全意地赞美他,没有人不想为他而献出自己的生命。

C.陆秀夫也发自内心地辅佐他,没有不竭尽自己的心力的。

D.陆秀夫也全心全意地辅佐他,没有不竭尽自己的心力的。

 

28.下列对材料二的文意的理解,哪一项是错误的?                                          

A.陆秀夫少年时代就聪颖过人,老师都认为他将来能成大器。

B.陆秀夫经科举考试走上仕途,从此就一直在朝廷中担任要职。

C.陆秀夫与垂相陈宜中之间,既有过倾力合作,也曾因有矛盾而被罢官。

D.陆秀夫先后参加过拥立南宋最后两位皇帝以挽救国家命运的行动。

 

【非选择题】

(本题为翻译题或简答题,每题3分,共6分)

29.翻译材料一中的文句“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译文:                                                                                     

                                                                                             

 

30.材料三是以什么人的身份、口吻来传情达意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二)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依题目要求把答案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上。

①野史笔记是指私家编撰的带有历史记述性的史籍,是与官修的史书不同的另一种史书。古代有“稗官野史”的说法。稗官是采录民情民俗的小官。《汉书·艺文志》引如淳曰:“细米为稗,街谈巷说,甚细碎之言也。王者欲知里巷风俗,故立稗官,使称说之。”这种闾巷风情、街谈巷议、逸闻较事的记录,也叫“稗史”。今人所说的魏晋以来的志怪小说、轶事笔记,以及唐宋以降大量的私家笔记,多具有这种性质。这一部分图书多被人作为“小说”处理,其实其中有相当部分都是作者的所见所闻,着意编撰的并不多,只是在记述的文字上有所加工而已。

②野史笔记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刘叶秋先生曾根据笔记的内容将其大致分为三类:第一是小说故事类,像干宝《搜神记》、刘义庆《世说新语》、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等;第二是历史琐闻类,如刘歆《西京杂记》、刘餗《隋唐嘉话》、王士祯《池北偶谈》等;第三是考据、辨证类,如沈括《梦溪笔谈》、钱大昕《十驾斋养心录》等。若就其具体内容言,问题则复杂得多,以明清笔记为例,有记军国大事的,如屠叔方《建文朝野汇编》、李清《南渡录》等。有记社会经济生活的,如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谢肇淛《五杂俎》等。有记述农业生产的,如陆容《菽园杂记》、张瀚《松窗梦语》等。有记商业活动的,如沈榜《宛署杂记》、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朱彝尊《日下旧闻考》等。有记手工业生产的,如顾起元《客座赘语》、沈德符《敞帚轩剩语》等。有记殊方异物的,如马欢《瀛涯胜览》、费信《星槎胜览》、张燮《东西洋考》、毛奇龄《蛮司合志》、徐松《新疆识略》等。有记各类人物的,如何乔远《名山藏》、周亮工《画人传》与《印人传》等。这些笔记往往内容兼及方方面面,杂而不纯,故往往冠有“丛谈”、“杂俎”、“琐言”、“漫钞”之类的名目。杂,正是这类书的本色。

③官修的史书,因受意识形态的制约、权力的干扰或体例的构束,记事往往每有顾忌,不能放开,“虚美”、“隐恶”、为尊者讳的现象,已属正常。而野史笔记因为私人著述随意为之,少有忌惮,往往敢言官书所不敢言。民国初周椒青在为裘毓麟《清代轶闻》所作的序中说:“凡古人言行,其载之正史者皆山中之恒溪也,及睹其轶事与他说,则其人之性情毕露而读者之耳目为之一新,此则天外之飞瀑也。”鲁迅也曾说过:“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只因为涂饰太厚,废话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细来。正如通过密叶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见点点的碎影。但如看野史和杂记,可更容易了然了,因为他们毕竟不必太摆史官的架子。”(鲁迅《华盖集·忽然想到》)“野史和杂说自然也免不了有讹传、挟恩怨,但看往事可以较分明,因为它究竟不像正史那样地装腔作势。”(鲁迅《华盖集·这个与那个》)正因如此,所以野史笔记便成了史学家研究历史非常重要的一个参考系统。唐代房玄龄等撰《晋书》,即将《语林》《世说》《幽明录》《搜神记》等野史小说资料采以为书。欧阳修撰《新五代史》,采用野史笔记,对《旧五代史》作了修订补充。清代史学家赵翼就曾利用笔记史料订正官修史书,他在《关索插枪岩歌》中写道:“呜呼!书生论古勿泥古,未必传闻皆伪史册真。”(《既北集》卷十九)认为正史所载未必可靠,民间传闻未必不实。王鸣盛撰《十七史商榷》,也主张实录与小说互有短长,去取之际,贵考核斟酌,不可偏执。

④野史笔记最可注意的是,它像是黑暗中的眼睛,朝野事物皆在其监视之下。有些关乎军国的大事,正史中或有忌讳,在野史中则可以大胆记述。如释文莹《续湘山野录》记宋太宗赵光义夜见宋太祖赵匡胤,“将五鼓,伺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太宗受遗诏于柩前即位”。由此引发了“烛影斧声”千古疑案。又,关于朱元璋采用剥人皮的酷刑情况,据王圻《稗史汇编》云:“吏守贪酷,许民赴京陈诉。赃至六十四两以上者袅首示众,仍剥皮实草,以为将来之戒。于府州县卫之左特立一庙,以祀大地。为剥皮之场,名曰皮场庙。于公座傍各置剥皮实草之袋,欲使尝接于目而儆于心。人皆惴惴焉,以得免职为幸,有诈死而逃者。在京官员每入朝,必与妻子诀别。至暮无事则相庆,以为更生。至以鸩血染衣带,闻捕系之命,亟吮其血,顷刻死矣。”(卷七四《国宪门·刑法类·皮场庙》)此类记载即为正史所无。

⑤野史笔记的监督目光不止聚焦朝廷,相当多的则是关注要人、名人。名人轶事,包括隐私、丑闻,不见于正史,往往可从笔记中获得。著名学者王鸣盛以其《十七史商榷》《蛾术编》等学术著作而为学术界推重,可是野史却记下了他卑劣的为人。《啸亭续录》卷三曰:“王西庄未第时,尝馆富室家,每入宅时,必双手作搂物状。人问之,曰:‘欲将其财旺气搂入己怀也。’及仕宦后,秦诿楚諈,多所干没。人问之曰:‘先生学问富有,而乃吝不已,不畏后世之名节乎!’公曰:‘贪鄙不过一时之嘲,学问乃千古之业,余自信文名可以传世。至百年后,口碑已没,而著作长存。吾之道德文章犹在也。’故所著书多慷慨激昂语,盖自掩贪陋也。”当然这些记载未必真实,但对达官显贵以及名人来说确能起到监督的作用。一旦人们意识到这双黑暗中的眼睛时,其行为必然要有所注意。

 

【选择题】

(本题皆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下列对本文文意的理解,哪一项是错误的?                                              

A.第①段认为古人的“小说”,有的并非创作而是实录。

B.第②段说“‘虚美’、‘隐恶’、为尊者讳的现象,已属正常”,这里的“为尊者讳”正是“隐恶”的表现。

C.从第③段中引用的鲁迅的评价看,鲁迅对野史的局限性有着清醒的认识。

D.第⑤段对野史关注要人、名人轶事(包括隐私、丑闻)的做法有所批评。

 

32.本文第③段中引用了鲁迅的话“野史和杂说自然也免不了有讹传、挟恩怨,但看往事可以较分明,因为它究竟不像正史那样地装腔作势”。这段引语是个多重复句,它包含着下列哪些句法关系?   

①递进关系         ②转折关系         ③假设关系         ④因果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3.本文的总体结构属于下列哪一种类型?                                                  

A.总分式          B.分总式         C.并列式          D.递进式

 

34.第②段中提到的记载“殊方异物”的笔记,从书名看,下列哪一部内容涉及国内少数民族地区风物?   

A.马欢《瀛涯胜览》                  B.费信《星槎胜览》

C.毛奇龄《蛮司合志》                D.张燮《东西洋考》

 

35.下列句子对比喻喻义的解释,哪一个是错误的?                                          

A.第①段中称野史为“稗史”,是以稗米的细碎比喻稗史内容的琐碎。

B.第③段中周椒青把野史比喻成“天外飞瀑”,喻义是野史往往能给人以出人意料之外的震撼。

C.第③段中鲁迅把正史比喻成“通过密叶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喻义是正史经过了太多粉饰遮掩,面目已经模糊难辨了。

D.第④、第⑤段中把野史比喻成“黑暗中的眼睛”,喻义是权贵和名人们的一言一行都在野史作者的暗中监督之下。

 

【非选择题】

(本题皆为简答题,共10分)

36.文章第①段说“今人所说的魏晋以来的志怪小说、轶事笔记,以及唐宋以降大量的私家笔记,多具有这种性质”,这里说的“这种性质”指什么?(2分)

                                                                                       

                                                                                      

 

37.第②段结尾说“王鸣盛撰《十七史商榷》,也主张实录与小说互有短长,去取之际,贵考核斟酌,不可偏执”。这里的“偏执”指什么?(2分)

                                                                                      

                                                                                       

 

38.根据文章的内容概括野史笔记的三个特点。(6分)

                                                                                      

                                                                                       

 

三、语言文字表达

(本题全部为非选择题。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题区”中与题号相对应的位置上。共70分)

39.将以下消息概括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30字。(4分)

中新社广州26日电(程景伟)  2月6日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2012年广府庙会在广州城隍庙前忠佑广场拉开帷幕,本届庙会将为羊城市民献上一场广府味更浓的文艺盛宴,且更突出与民众的互动。

当日的广州城隍庙及其周边人潮涌动,现场一片热闹欢乐的情景。举行广府庙会开幕式的舞台以仿制城隍庙牌坊作为背景,象征“幸福之门”,并点缀了龙柱、灯笼等迎合龙年吉祥的喜庆元素。

庙会启动仪式借用“芝麻开门”的典故,由主持人和街坊一起舞动手中风车,齐呼三声“幸福开门”,“幸福之门”便开启,随后“祥龙”上台,文艺表演顺势展开。表演节目以“龙”为线索,将广府元素贯穿其中,先是本土歌手演唱《龙的传人》等经典曲目,其间穿插少儿杂技等演出,最后以粤剧精选武戏联演压轴。

                                                                                       

                                                                                      

 

40.在一个中学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准备了丰富的才艺表演节目。主持的同学要为各个节目的衔接撰写串

台词(连接两个节目的台词)。他为“武术表演”和“歌曲《虞美人》(词是李煜创作的)”两个表演节目撰写了这样的串台词:

刚才几位同学表现出了男生的威武刚猛。接下来,咱们学校的“林妹妹”想向大家表演的则是女生的柔美温婉。请大家欣赏根据李煌的词改编的歌曲《虞美人》。

女声独唱《虞美人》之后的节目,是根据《孔雀东南飞》改编的舞台短剧。请模仿上述例子,为主持人写一份这两个节目之间的串台词,要求60字左右。(6分)

                                                                                      

                                                                                       

 

41.作文

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个,按要求写一篇作文。(60分)

题一:以《放》为题,写一篇作文。

题二:2012年春,体育界掀起了一阵“林书豪热”。一时之间,林书豪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在球坛

上,他带领自己的球队取得七连胜,打破多项联盟纪录。在学历上,他顶着哈佛大学的光环。然而,

就在不久前,他还是个屡次被球队裁掉的试训球员。林书豪的成功被称为“林书豪现象”,并引发了

各种评论。美国总统奥巴马说,林书豪的成功是“一个已经超越体育本身的伟大故事”。尼克斯队教

练认为:林书豪有无穷的智慧和精神,他在比赛中善于与队友沟通,并且得到了队友的信任。有人说,

林书豪的成功靠的是运气。有人则说,林书豪靠的是他坚持不懈的刻苦训练,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

也有人认为:林书豪在美国可以复制,但在中国无法粘贴。由此又引申出对中国运动员培养模式以

及中国教育的反思——学业和事业、鱼与熊掌是否可以兼得?林书豪自己则表示,他的成功源于他的信仰。总之,林书豪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请以“林书豪带来的启示”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以上两题任选一题;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文言文400字左右,现代文700字左右。

 
 

答案

【选择题】

(本题型共59分)

一、基础知识(共25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D    2A    3C    4B    5A     6C    7A    8D    9B    10C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11T    12F    13F    14T    15F

 

二、阅读理解(共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每题3分,共24分)

21C    22C    23C    24A    25C    26B    27D    28B

(二)现代文阅读(每题2分,共10分)

      31D    32D    33A    34C    35A

 

【非选择题】

(本题型共91分)            

一、基础知识(共5分)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

1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7.蓝田日暖玉生烟。   

18.化作春泥更护花。

19.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20.借代。

 

二、阅读理解(共16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6分)

      29每当凶横的差吏来到我乡(1分),从东头闹到西头,从南边闯到北边(1分),吓得人们乱嚷乱叫,连鸡狗也不得安宁。(1分)

30.思妇。厌战、思念丈夫。(每要点1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10分)

36多为闾巷风情、街谈巷议、逸闻轶事的记录。(大意相似即可,2分)

37.单纯偏信正史(或野史)。(大意相似即可,2分)

38.一是内容广泛驳杂;二是敢于直言不讳;三是具有监督作用。(大意相似即可,每要点2分,共6分)

 

三、语言文字表达(共70分)

39.广州市民城隍庙前载歌载舞欢庆龙年元宵。(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可各占1分,共4分)

40.与李煜的家国之愁不同,此时此刻,我们更多的是别绪离愁。“孔雀东南飞,十里一徘徊”,那是怎样的一种依依不舍啊!下面,请大家欣赏根据古诗《孔雀东南飞》改编的舞台短剧。(能较为合理地衔接上下两个节目即可,6分)

41.略

 


对此文留言

小陆语文二维码